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古诗屈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端午》古诗屈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关于屈原端午节古诗?
  2. 古诗《端午》的意思?
  3. 端午咏屈原全文?
  4. 屈原端午最经典古诗?
  5. 端午节屈原是什么意思?
  6. 端午节,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屈原端午节古诗?

①《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译文:屈原已沉江***,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②《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
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③《端午》
【唐】杜甫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端午节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的是楚江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古诗《端午》的意思?

端午 唐 · 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译文: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端午咏屈原全文?

  《端午》

  唐代: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三首》

  宋代: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屈原端午最经典古诗?

1、《端午》文秀(唐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屈原塔》苏轼(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端午节屈原是什么意思?

因为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投汨罗江而死,而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忧国忧民,所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纪念屈原。

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就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端午节,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屈原,芈姓,名平,楚国宗室,生于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死于楚顷襄王十四年(前285年)。屈原生活的时代正是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相继在位时期。当时秦国崛起,威震诸侯,列国纷争、兼并斗争日趋激烈。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的南方大国,从国力以及人才储备上看,应该是有扫灭群雄、统一中国的实力的,所以史籍中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但是,与鹰瞵虎视、雄心勃勃的强秦比,貌似强大的楚国国内政治却积弊丛生、每况愈下。

在楚国风雨飘摇、危急存亡之际,其统治阶层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试图掀起变法自救的运动,其代表人物就是担任左徒(仅次于令伊的执政官)的屈原。

然而“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在奸佞当道、政治***的雾霾弥漫于整个楚国上层统治集团的情况下,这种改革图强的呼声和影响力是如此的微弱。

屈原登高望远,力倡变革,无奈楚国上下皆呼呼昏睡,乏人响应,很有点曲高和寡,令他颇有些“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落寞感。

后来,在奸臣的构陷与迫害下,屈原被楚王数次流放江南(战国时的江南指今天的湖湘一带)地,痛惜于楚国的沉沦不救,“忧愁忧思”的楚大夫屈原竟伤心地投进了汨罗江。

屈原由此成了中国古代爱国者的典范和被后世永久祭祀的唯一一人。

屈原个人的悲剧,何尝不是楚国的悲剧。他出身于贵族世家。学识渊博,口若悬河,不仅是天才外交家,还有安邦定国之才。可惜他侍奉的楚怀王不是楚悼王那样时刻将祖国安危放在第一位的睿智之君,面对“东益地,弱诸侯”的暴秦,面对接踵而来的内忧外患,仍不修法度,不思变革,楚国的朝政也就可想而知了。

彼时,子兰为令伊,靳尚为上官大夫,两人都是楚国重臣,按理应该以匡扶社稷为己任,却为了争权夺利而相互倾轧,但是又勾结起来排挤贤能之士。在这两大奸臣的把持下,当时的楚国“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言路阻塞,上下无法沟通,朝政的黑暗不难想象。

在这样不堪的环境下,耿直磊落的屈原必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屈原的改革一开始就受到这些******、保守贵族的抵触与破坏。上官大夫靳尚一向仇视屈原,“见宠而害其能 ”。一次,楚怀王命屈原起草一部重要律令,还没有定稿,靳尚见而夺之。屈原坚决不给,靳尚竟到怀王面前去进谗言,污蔑屈原居功自傲,以为天下只有他最能干。

楚怀王听信谗言,开始疏远忠直无二的屈原,不久将他从左徒贬为三闾大夫。

一心为国尽忠,报效楚国的屈原,却屡遭奸人暗算,而且被获罪去职, 虽然痛惜不已,但并未放弃初心,他仍暗誓:“就余心之所善矣,虽九死其犹未悔 ”。

对于自己制定的的远大政治目标,他无怨无悔;对于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他从不抱怨,仍一如既往地奋斗到底。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继位,公子兰为令伊(执政官),屈原进一步受到迫害,于次年再次被流放沅湘(当时称江南)。

屈原沉痛地告别郢都(楚国都),沿汉水、溯长江东行,辗转来到了今天的湖湘一带。此后二十年,他常年颠沛流离,生活异常困厄,但他留恋故国,始终不离开楚地一步 (彼时秦国正在大肆招贤纳士,秦王也对屈原伸出了橄榄枝)。

流浪沅湘时,屈原整日蓬头垢面,但仍怀着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心情,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爱国(楚国)主义诗篇,代表作为《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已成千古绝唱。

尽管饱受挫折、打击,却丝毫没有消弭他矢志为国的理想,不管道路如何荆棘满布、曲折漫长,他仍然将一如既往地去求索,去拼搏,去奋斗。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率大军攻破郢都,屈原预感到楚国灭亡在即,无限痛心,感到自己一生追求的理想已成泡影,楚国将亡,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他的立锥之地,回忆起自己为国为民、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以悲愤沉郁的笔调写下了绝命诗《怀沙》。公元前278年5月5日,屈原纵身跃入汨罗江中,以死殉国。

传说屈原投江后,汨罗百姓都争相划着船去救援打捞他。他们还把装着米的竹筒抛到江中喂鱼,祈求水中大鱼吃饱后不要伤害屈原的尸身。这种风俗一直相沿至今。古往今来,每到这一天,人们赛龙舟 、用糯米包粽子、喝雄黄酒,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斗士。

屈原是“楚辞”的首创者,因此他被后世尊为“诗祖”。民国时,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又被定为“诗人节” 。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古诗屈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古诗屈原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